崇基早期獎學金崇基創校之初已設立入學獎學金,以鼓勵優秀新生報讀本校。入學試成績第一名,以及各聯校保送該校首三名畢業生參加入學試,當中成績最優者,皆可獲授第一學期學費獎學金港幣三百元。 其後中國基督教大學協會與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分別向崇基學院捐款七百五十英鎊和五千美元,學院以部分捐...
女生宿舍 華連堂華連堂為崇基學院首座學生宿舍,建於一九五八年,原稱「女生宿舍」,後於一九七一年獲命名,紀念創校校董會司庫華連博士。崇基學院之開辦,旨在繼承國內十三間基督教大學之辦學使命,其中金陵女子大學即對近代中國女子教育貢獻尤甚,崇基學院第二任院長凌道揚博士之夫人凌崔亞蘭女士,及著名植物...
芮陶菴移山故事你知道Dr. Roy’s Hill在哪裡嗎?崇基學院搬進馬料水後,副校長、神學院院長暨校牧芮陶菴博士(一九五四至一九七二年在任)留意到同學往往礙於交通不便,難以於市區覓得兼職來幫補學費。他秉持「崇高惟博愛」要義,並得到基督教世界服務委員會撥款資助,特別為同學安排「移山計劃」...
瞥見至善真諦眾所周知,崇基學院校門牌樓位處大埔公路。但不多人知道,在牌樓旁邊還有供人候車避雨的白色涼亭。涼亭名為「至善亭」,與校門牌樓同於一九五九年落成。「至善」一詞源於《大學》,與學院校訓「止於至善」相呼應。 何以創校先賢特意以此作校訓?按創校校董會主席歐偉國先生於校慶獻辭解說:「發...
崇基毛石建築每當行經崇基校園,我們往往會看到外牆上砌築了很多一顆顆的石塊裝飾。這些石頭稱為「毛石」,又名「牛頭石」或「虎皮石」,它是岩石經爆破或開鑿後所得石塊,形狀大小不一。為甚麼崇基建築物會採用毛石?這要追溯至我們早期校園建築師范文照。...
小道風山計劃——龔約翰與龐萬倫對崇基學院的貢獻傳教士龔約翰與龐萬倫先後於二十世紀初到廣州協和神學院及廣州嶺南大學服務。龔約翰牧師與道風山開山祖艾香德牧師往來,並購得道風山鄰近之「小道風山」作居所。 龔約翰牧師退休返美時,將小道風山業權全部轉予龐萬倫牧師夫婦。龐萬倫牧師在港期間擔任崇基校董五年,龐夫人亦為崇基神學生教授英...
人生哲學課——崇基通識來由一次思考的機會 早於崇基創校之初,學院已設立人生哲學課程,由聖公會何明華會督及各教會領袖主講,「俾學生得以了解人生意義,對人生種種問題及中西哲學問題均詳予探討」。何會督闡釋課程理念:「它給每一位崇基學生一次思考機會,使他能考量自身生命和主修專業之位置,在他的人生以至其世代的...